首页>水利宣传>网上图书>水利志

清初第一良将赵良栋

2016-12-12 16:05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清初第一良将赵良栋

 

(1)一个传说  君臣邂逅相遇

 

 康熙十年隆冬腊月的一天,京都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滴水成冰。在三教九流汇集之地天桥,走来一位彪形大汉,他头戴毡帽,身穿破衣,脚蹬烂鞋,腰系一条布带,颈上盘着一条长辫子,身高八尺有余,浓眉大眼,虎背熊腰,一派武将风度,可脸上霉气十足。他有气无力地来到一个饮食摊前,正想赊点食物充饥,忽见一匹雪花烈马飞驰而来,高有八尺,长有一丈二尺,鞍鞯鲜明。马上骑着一位少年公子,年约十七八岁,头戴貂皮小帽,身穿枣红色锦缎皮袍,外套青缎马褂,脚蹬黑色短靴。他伏身紧扣马鞍,虽骑术不弱,但也经不起烈马左右甩摆,前仰后掀,眼看就要摔下马来。大汉狭心义胆,救人心切,说是迟,那时快,只见他把腰带一紧,一个蛟龙出海,单手抓住了马笼套,烈马一口咬来,大汉紧接着来了个“顺风贯耳”,“叭叭”就是两掌,烈马抖动了几下身子,长嘶一声,口吐白沫,服服帖帖地站住了。马上公子长舒了一口气,操着满口旗音,大声赞道:“两臂没有千斤之力,岂能降伏如此烈马,壮士好力气!”大汉见他面目清俊,气度非凡,双手抱拳道:“公子受惊了!”公子翻身下马,含笑感激地说:“多亏你解救了危难,我当好好谢你。”边说边打量大汉,见他威武勇健,俨若武将风度,却又潦倒街头,形同乞丐,因而问道:“你有这等好的力气,为何不去当兵吃粮,为朝廷效力,却流落此地?”大汉长叹一声道:“英雄埋没,自古如此,并非我一人。在下曾经当过武官,何止是吃粮当兵!公子太小看我了。”然后他将自己的遭遇讲给公子听。第二天,公子派人送来400两银子和两封信交给大汉,让他到西安拿信去见阿灵阿将军。这位少年公子就是康熙皇帝,这位大汉就是赵良栋。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暗示了康熙帝与后来成为保国良将的赵良栋之间的君臣缘分。

宁夏五千年史话----清初第一良将赵良栋(48)(图片) - 老夫子 - 老夫子的博客

 【赵良栋塑像】

 

(2)王辅臣叛乱  赵良栋见危受命

 

 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清朝入关。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世祖顺治病死,其子玄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即康熙皇帝。康熙帝亲政后,用计除掉专横跋扈的鳌拜,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但是,南方有三个藩王却让康熙帝十分担心。这三个藩王指的是当时驻守云南、贵州的平西王吴三桂,驻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驻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他们原先是明朝镇守辽东的边将,后来先后投降了清朝,充当引路人,领着清兵开进中原。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明亡后其残余力量先后在南方建立的政权),镇压农民军,招降汉族地主,一路打到云南、贵州、广东、广西,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顺治皇帝认为他们有功,便封他们为王,给予优厚的待遇。可是后来,三个藩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三个藩王中数吴三桂地位最高,势力最强。他不仅祸害当地百姓,也严重威胁国家的统一。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仅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坚决下令削藩。当年十二月,年已60岁的吴三桂自恃功高兵强,悍然叛乱,杀云南巡抚朱国治等官,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这个曾亲自绞杀南明永历帝(即桂王朱由榔)的汉奸,却打着“复明讨清”的旗号,公然发动叛乱。嗣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和广东平南王尚可喜也拥兵反叛,一时长江以南各地全部陷入三大藩王的控制之下,史称“三藩之乱”。三藩叛乱之后,陕西提督王辅臣也起兵响应,杀陕甘经略莫洛,以平凉为根据地,占据陇东地区。并煽动宁夏兵变,于是固原提督陈彭和定边副将朱龙等都据城叛乱,西北震动。

 王辅臣,山西大同人。明末曾参加农民起义,别号“马鹞子”。降清后隶属汉军正白旗,授侍卫。后随降清的洪承畴进攻黔滇(贵州、云南)明军。康熙九年(1670年),清廷提升他为陕西提督,驻扎平凉,想倚重他固守西北。康熙帝又派武英殿大学士莫洛经略陕甘,以防西线有变。三藩叛乱后,朝廷本想筹划以陕西为基地,南下收复四川,但事与愿违。康熙十三年(1674年)秋,吴三桂派人到平凉联络王辅臣,阴结同盟。再加上王辅臣与莫洛矛盾激化,于是在这年十二月初,王辅臣于宁羌(今陕西汉中)杀掉莫洛,率兵“拥周叛清”。次年初,王辅臣接受吴三桂送来的“平远大将军印”和白金20万两。陈彭和朱龙分别被封为巡抚和招抚总兵。三月,王辅臣派兵攻占定边、靖边、花马池、惠安堡及兰州、洮州、河州等地,并进攻灵州和兴武营。宁夏南部和东部也沦为三藩叛乱的势力范围。面对如此形势,清廷提升宁夏总兵陈福为陕西提督,仍驻宁夏,率兵抵御叛军。陈福升任陕西提督时,当时宁夏的精兵大部分调征四川,留下的只有十分之一二,所以人心惶惶,议论纷纷,觉得兵力单薄,难以抵御叛军。陈福非常生气,他按剑怒斥说:“军中再敢有异议者,先吃我一剑!”陈福在甘肃提督张勇、左都督孙思克和都督同知王进宝等将领的配合下,先后收复惠安堡、韦州、安定堡和三边咽喉要地花马池、定边,斩叛将朱龙等人,切断了平凉与陕、晋叛军的联系。十月,陈福和副将泰必图领兵南下进攻固原,受到叛军顽抗,围城一月未下,泰必图战死,陈福只得率军退保灵州。当时贝勒洞鄂等率领清军围攻平凉,要求陈福南下配合。陈福为了先解除中途遭受袭击的危险,于十二月再度发兵进攻固原。但此时正逢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将士非常劳苦,又有前次进攻固原大败的余悸,都不愿出征。陈福强迫军队进驻惠安堡。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夜,参将熊虎、刘德等鼓噪而起,杀死了陈福。

 陈福被乱军戕杀以后,到处传言宁夏已经全部归附叛军王辅臣,朝廷也是这样认为的,准备发兵清剿。次年二月,由于甘肃提督张勇的推荐,朝廷将宁夏总兵官升格为提督,调时任天津总兵的宁夏籍将领赵良栋为宁夏提督。赵良栋入朝向康熙帝保证说:宁夏不会叛乱,并以全家百口担保。并提出“宁夏乱兵,宜诛首恶,宥(宽恕)胁从”的安抚政策,得到了康熙帝的认同。赵良栋授命后,率精骑百余疾驰宁夏,“宣上谕抚慰”,察知兵变倡乱者后迅速捕杀了熊虎、刘德等人,散其党羽,并在灵州“招抚河东二十余堡”,很快安定了本地秩序,中止了叛乱势力在宁夏及附近区域的蔓延。康熙十五年(1676年))五月底,清军于平凉城北的虎山墩击溃叛军巢穴守军。六月十五日,已成待毙之势的王辅臣向清军投降。西北大局渐趋安定,为康熙帝取得平定三藩叛乱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3)平叛逢攻坚  赵良栋率军南征

 

 在平息王辅臣叛乱中,宁夏提督赵良栋、甘肃提督张勇、西宁总兵王进宝三人功不可没。因三人均是出生于陕甘的汉族名将,故时称“河西三将”。特别是赵良栋,在后来平定南方三藩之乱的战斗中,他率领的以宁夏士兵为主的朔方军,屡建奇功,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被誉为“天下第一良将”。

 赵良栋,生于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字擎之、擎宇,号西华。宁夏镇城人,祖籍陕西榆林。顺治初年,清军平定陕西时,赵良栋应募从军,追随靖远大将军英亲王阿济格进军陕西,在攻剿李自成农民军和占领关陇地区的战斗中屡立军功,升任陕西潼关守备、右营游击。不久,西北各地残明势力反清,赵良栋率部参加征讨,在平定宁夏之乱后,留任宁夏水利屯田都司,遂入宁夏籍。赵良栋虽是行伍出身的一员武将,但对民生问题还是十分关心的。当时宁夏局势非常混乱,兵匪交扰,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他在任职期间,千方百计整治水利,安置流民,对恢复生产和减轻人民负担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顺治五年(1648年),甘肃河西米喇印、丁国栋回民起事反清,陕西总督孟乔芳率赵良栋、张勇等将领前去镇压。赵良栋在攻打回民军占领的肃州战斗中,冒死奋进,单骑擒获丁国栋,立了大功,升任甘肃高台游击。十四年(1657年),赵良栋率部随从兵部尚书、五省经略洪承畴到云贵征讨南明桂王,以战功升任云贵总督衙门督标中营副将。顺治十八年(1661年)又在吴三桂率领下征讨缅甸,索桂王朱由榔归案。战后,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坐镇云南兼管贵州,在西南地区很快形成了新的割据局面。他看中赵良栋文才武略兼备,便于康熙元年(1662年)提补其为云南广罗镇总兵官。康熙四年(1665年)改任贵州平远镇总兵官。此时赵良栋已看出吴三桂图谋不轨,不愿追随他,便想办法摆脱吴三桂的控制。正巧父亲病故,他便要求开缺回宁夏守孝,吴三桂以水西(属贵州)诸苗局势尚未大定为辞,不准回籍奔丧。赵良栋固辞,忤逆了吴三桂。后在同僚的排解下,得以回宁夏守制。其间又遭遇母丧,于是,赵良栋在家中为父母守孝4年。康熙八年(1669年),起复任山西大同总兵官。十一年(1672年),调任直隶天津总兵官。他抵津后,力锄强暴,惠抚孤弱,整顿社会秩序,政声大著。十五年(1676年)五月任宁夏提督。王辅臣叛乱被平息后,赵良栋在宁夏的三年中,他锐意整顿营伍,留强汰弱,招补强健,积极操练,储备粮草,为后来承担彻底平息三藩之乱的战略预备队的重任做准备。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藩中的靖南王和平西王相继降清。已经孤立的吴三桂还想最后挣扎一下,在这年三月,他撕掉“复明”的假面具,自称“皇帝”,国号“大周”。他以衡阳为都,匆匆忙忙地举行了登基典礼。可是众叛亲离,大势已去,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当了不到5个月的“皇帝”,就连愁带气,得病死了。吴三桂一死,局势完全被清军控制。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继位,在孤立失势之中败退四川、云南,其余地区的叛军都被清廷的剿抚并用计策分化平定。十八年(1679年),历经6年的平息三藩战事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年近花甲的赵良栋向康熙帝上书请战,请求率宁夏兵“独当一路取四川”。康熙帝阅了他的奏章后,非常高兴,十分赞许他的精神和忠勇,遂任命他为陕西提督,率领以宁夏士兵为主的陕甘绿营(绿营为清朝汉人军队的称号)精兵5000名南下。惯于山地作战、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朔方军,在赵良栋的指挥下,向甘肃徽州(今徽县)进发,破密树关,袭黄渚关,大破叛军,攻克徽州。然后挥师南下,攻克略阳,大败叛将吴之茂,夺取阳平关,收复汉中。捷报奏闻朝廷,康熙帝授予赵良栋“勇略将军”的称号。第二年,朔方军强渡白水坝。当时吴三桂叛军隔江布阵,适值江水大涨,又无渡船。赵良栋命令众军士说:“看我马鞭所指前进,敢后退者斩!”全军奋呼。良栋身穿铠甲,跃马横江而渡,大军紧随其后。叛军发射大炮,箭石如雨,伤数十人,但无一人后退。叛军惊愕奔溃。朔方军过青川,下龙安府,渡明月江,经绵竹,势如破竹,叛军望风披靡,吴三桂所置成都巡抚张文德等献城迎降,遂复成都。康熙帝嘉奖赵良栋,并任他为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仍领将军衔,以其长子赵弘灿代为宁夏总兵。

 康熙二十年(1681年)赵良栋率师进驻朝天关,派其长子赵弘灿战凤凰村,再战观音崖,收复泸州、叙州,克永宁,攻取荣经。良栋与弘灿会师夹江,克雅州,收复建昌。渡过金沙江,进驻武定。于是年九月打到云南城(今昆明市)近郊。当时,从湖南、广西进攻云南的清兵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初会师云南城,但几十万大军攻打数月不能破城。九月,赵良栋率师至,与清军会师。赵良栋主张迅速攻城,而满洲主帅贝子彰泰却说:“皇上豢养的这些满洲兵,怎么可以随随便便推上前线让敌人消灭?”赵良栋认为,如果不迅速攻城,跟叛军相持时间长了,粮草供应不上,几十万军队吃什么?再说,皇上派大军是来消灭叛贼的,怎么可以长期按兵不动呢!赵良栋遂率所部人马夜攻南坝,又猛攻得胜桥。叛军主帅郭壮图率军与赵良栋对抗,战斗十分激烈。赵良栋夜间设伏,打败前来偷袭的叛军,郭壮图大败溃退。良栋率军乘胜追击,一路破关斩将,直抵云南城下。主帅彰泰不但不嘉奖赵良栋反而对赵良栋说:“你的兵已经很劳累了,请撤出所占阵地,让总督蔡毓荣代守。”良栋说:“我兵死战所得之地,怎么让他人防守?”在赵良栋的坚持下,彰泰只得下令各路清军全面进击。吴世璠与叛军主帅郭壮图率军出城与清军对抗,战于桂花寺。战斗十分激烈,清军奋勇拼杀,郭壮图大败溃退。清军攻克叛军的老巢云南城,吴世璠和郭壮图自杀,三藩之乱被彻底平息,赵良栋为平定云南再立奇功。

 云南城是南明桂王朱由榔和吴三桂先后经营多年的大本营,私敛充裕,早为清军所垂涎。破城之后,满汉诸将一拥而入,争抢玉帛子女。唯独首先攻进城内的赵良栋军反而主动撤到城外,不准一兵一骑入城。史书曾称赞说:“滇民妇子安全无所离析,皆良栋之力也。”康熙帝亦赞许说:“赵良栋操守颇好,恢复云南,秋毫无犯,在武臣中可谓良将矣。”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赵良栋起了重大作用,史书载曰:“生平独当一面,功凡克府县百数十城,得伪官小大千余人,收伪印二百六十余。平蜀及滇仅二岁一月。国初良将,论者以良栋为最。”评价并非过誉,赵良栋实为清初第一良将。

 

(4)功臣遭谤议  康熙帝知其孤忠

 

 赵良栋谙熟兵法,指挥军队“严而有恩,人乐为用,故所向有功”。但他性格耿直,不谲诈诡辩。立的功越多,名声越大,诽谤也就越多。当时满洲八旗子弟已经开始腐败,他们在安乐优裕的环境中丧失斗志,朝廷不得不重用汉族将士。赵良栋和朔方军在平叛战争中屡建功勋,多次受到康熙帝的赏赞。为此,引起了朝廷部分满族大臣的嫉妒和不满,特别是当朝权臣明珠对赵良栋更是蓄意报复。他们找借口给赵良栋定罪,说他在四川平叛时不及时援助其他战区,疏请将他革职。在满族权贵的排挤下,赵良栋落了个“功过相抵,无功可叙”的结果。他一气之下,遂以病为由辞官返回宁夏赋闲。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念赵良栋“当逆贼盘踞汉中,首先入川,功绩懋著。复领兵直抵云南,攻克省城之后,独能恪守法纪,廉洁自持,深为可嘉。今已衰老解任,应复其勇略将军、兵部尚书、总督,以示眷注”。三十二年(1693年),由于噶尔丹内犯,朝廷命宁夏总兵冯德昌赴甘州协防,让赵良栋暂代宁夏总兵职。后又追叙前功,特授赵良栋为“一等精奇尼哈番”,这是清廷给予有功大臣最高的勋号,可以世代承袭。赵良栋在宁夏赋闲期间,虽年老多病,但仍然关心朝廷大事,认真通读史书,曾批阅南宋朱熹撰写的《通鉴纲目》。所著奏疏存稿八卷,“自叙未尝假手(他人代笔)一字”。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春正月,年事已高的赵良栋身染沉疴,康熙帝遣官慰问并赐人参、鹿茸等珍贵药品。二月,康熙帝因亲征噶尔丹,决定前来宁夏。半途中,闻报赵良栋于三月初病故于宁夏(终年77岁),深为悼念,他告诉随行的大臣说:“赵良栋,伟男子也”,带兵打仗立下很多功绩。只是性格暴躁,心胸狭窄,往往与他人合不来。有时在朕面前奏事,也言语鲁莽粗率。朕为了保全功臣,始终宽容他,他所上的奏疏,没有不允准的。后来他有病,朕曾赐给药物。今闻他突然去世,朕心里特别悲伤。待朕到了宁夏,一定要将他的妻儿妥善安排,让他们安定生活。康熙帝驻跸宁夏后,特命皇长子胤禔及部院大臣前往赵府探视致祭,并颁御制祭文和钦赐碑文,赐谥“襄忠”。

 赵良栋去世后,葬于宁夏城东张政堡(今银川掌政)渠东。官府在宁夏府城清和门大街为其建牌坊,御书赐坊曰“勇略邦屏”,联曰“忆昔鹰扬能百胜,每思方略冠三军”。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