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宣传>网上图书>水利志

明代历史的见证——宁夏地名

2016-10-19 16:15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明代历史的见证——宁夏地名

 

 终明一朝,处于西北边防线上的宁夏,始终居于抵御北方蒙古鞑靼势力南下骚扰的第一线,可谓是征程滚滚,烽烟不绝。而今宁夏地区的很多地名无不留下了那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

 明代,在边防要地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卫所制度,当时宁夏设有7个卫,其中宁夏中卫设在元应理州,治所在今中卫市。可是在明代,中卫是军事组织名,不是行政建置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才改为中卫县,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在一些军事重地设置守御千户所,常驻戍守士兵1120名。弘治六年(1493年),明政府在今宁夏平罗县址筑城,目的是防御鞑靼南下侵扰,故取名“平虏城”,含有靖虏、镇虏之意。虏,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王朝又改平虏城为平虏守御千户所。清朝入主中原后,因满族系东北少数民族,对“虏”字称谓忌讳甚深,故清初以谐音改平虏守御千户所为平罗所,雍正二年(1724年)置平罗县,这样,“平虏”就变成“平罗”了。

 陶乐,秦朝时为北地郡之地,筑城堡曰“浑怀障”,是秦朝在宁夏北方设置的重要军事要塞之一。明代,鞑靼、瓦剌部入居河套,被侮称“套虏”,其地多湖滩,称“套虏湖滩”。清代以其谐音改称“陶乐湖滩”,属鄂托克旗。1929年成立宁夏省陶乐设治局,1941年升为陶乐县。这样,“套虏”就变成“陶乐”了。陶,有快乐意,陶乐,也就是“乐陶陶”的意思。

 屯堡,亦称堡寨,是明朝驻军屯防的军事产物。“堡”为土筑的小城,是驻军屯田的基地,兼有从事农牧业劳动和戍守作战两项任务。明代,仅宁夏平原就有驻军的屯堡156个,查考这些屯堡名称的由来,正如《乾隆宁夏府志》所云:“宁夏堡寨,或以人名,或以事名,以地名。”

 以人名者,在堡寨名称中最多,约占“什之六七”。如今属青铜峡市的堡寨:叶升堡(今作叶盛),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堡以明代宁夏卫副将军叶升的名字命名;瞿靖堡、蒋鼎堡(今作蒋顶)、陈俊堡等,均是明洪武初设堡,以守堡官名字命名。如今属永宁县的堡寨:杨和堡,以明代甘肃庆阳人、宁夏参将杨和的名字命名;王泰堡(今作王太),以明代宁夏左屯卫指挥使王泰的名字命名,王泰后战死于盐池;李俊堡,以明代都指挥同知李俊的名字命名;李祥堡,以明代都督佥事李祥的名字命名;还有王鋐堡(今作望洪)、任春堡(今作仁存)等,均是以守堡官的名字命名。再如今属平罗县的堡寨:周臣堡(一作周澄,今作周城),以明代延绥人、都指挥周臣的名字命名;姚福堡(今作姚伏),以明代守堡官姚福的名字命名,1945年更名为邀福,1955年改为今名。再如李纲堡(今作立岗,属贺兰县)、金贵堡(属贺兰县)、张政堡(今作掌政,属银川市)、吴忠堡(属吴忠市)等均以守堡官的名字命名,总数多达50多个。其中,如潘昶堡、林皋堡、邵刚堡、魏信堡、唐铎堡、许旺堡、王澄堡、刘亮堡、杨显堡、雷福堡、桂文堡、常信堡、高荣堡、杨信堡、虞祥堡、谢保堡、张亮堡、丁义堡、宋澄堡等都有可能是以守堡官或屯长的名字命名,除林皋堡、邵刚堡等地名今日还在使用外其余的已很少使用了。

 以事名者、以地名者,“大抵据扼塞,驻军屯以遏寇虏”。以事命名的堡寨,多带有明显的民族敌对色彩,如镇北堡(今属银川市,即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平羌堡(今为平吉堡,属银川市)、镇虏堡(清代以谐音改镇罗堡,属中卫市)等。另外,还如靖夷堡、平胡堡、靖虏堡、镇朔堡、镇靖堡、控夷堡等,均是这样命名的。以事名者还有其它情况,如中宁县的余丁乡,明代宁夏卫在役军士和屯田兵士的子弟称为“余丁”,便将此处的一条渠称作余丁渠,后乡以渠得名。又如同心县下马关,又名下马房关、长城关。每年防秋,固原总兵移于此指挥战守,巡抚、总督等大员阅视东边防务亦必驻此或“下马休息”,久之易名曰“下马关”。以地命名的堡寨,多以其临近的所在地名或地物的位置命名,如渠口堡(属中宁县)、金积堡(属吴忠市)、河西堡(属永宁县)等。

 除这三种命名方式外,还有一种以某种寓意命名堡寨的,如广武堡(广武营,今属青铜峡市),明正统九年(1444年)筑城屯兵,以“广布武德”之意命名;常乐堡(属中卫市),明代筑堡,寓“长乐”意;柔远堡(属中卫市),明代筑堡,以“怀柔远方”之意命名;威武堡(今恩和堡,属中宁县),明代万历年间筑堡,因此地居民尚武,“敢战斗”,故命名“威武”,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中卫知县姚恪,“以其民多尚武抗粮”而改名为恩和堡;惠安堡(属盐池县),明代筑堡,以“惠政安民”之意命名等等。

 明代在边防线上还设有很多烽堠,也就是烟墩,遇警便昼燃烟、夜点火依次传递军情。宁夏同其它北部边防重镇一样,在视野开阔的重要据点,相隔数里就设有一处墩台。这些墩台历经千百年的风风雨雨,许多已荡然无存,而作为地名却有不少沿用下来。如贺兰山的金塔墩,今在永宁县有金塔村;中卫市的凯歌墩,今在其地有凯歌村;惠农县的燕子墩,今在其地有燕子墩乡;吴忠市古城乡因其地有明代建的古城墩而得名等等。

 明代军队驻扎的地方,常以“营”称之,宁夏有许多称作“营”的地名,如青铜峡市的广武营、玉泉营,盐池县的清水营、兴武营,固原市的头营、二营、三营、四营、五营、六营、七营、八营等。这些地方都是明代驻军之地,经年日久,当地人便相沿成习,以军营之名称呼其地了。

 往事悠悠越千年,弹指一挥间。虽然明代的军事建制体系和卫所堡寨早已荡然无存,但有些名称却作为地名一直沿用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现在,我们依然能从这些地名中,想象出当年宁夏地区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真切与鲜活。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