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宣传>网上图书>水利志

郭守敬在宁夏治水

2016-11-18 15:47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郭守敬在宁夏治水

 

 

宁夏五千年史话----郭守敬在宁夏治水(30)(图片) - 老夫子 - 老夫子的博客

  【郭守敬画像】

  元世祖忽必烈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他对蒙古贵族们说:“司农非细事,朕深谕此。”即位之初,忽必烈就颁布了“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诏令,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巩固元朝封建政权的紧迫任务。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重农措施: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劝农官和劝农机构;保护农业生产,禁止占农田为牧地,限制以良为奴;大力进行军民屯田,同时招集逃亡农户,鼓励开荒;建立仓储制度,置常平仓和义仓,平抑谷价,预防灾害,赈济灾民,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等。这些措施,也在宁夏地区得以实施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当时的宁夏地区,经过蒙古军队20多年征讨西夏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悠久的引黄灌区呈现出“古渠淤坏,泥沙淤浅”、“田野荒芜,生灵涂炭”的惨淡景象。据元代苏天爵编写的《元文类》(卷50)齐履谦的《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记载:西夏时期,宁夏有不少古渠,其中一条叫唐徕渠,长400里,另一条叫汉延渠,长250里;在中兴府以外,还有10条正渠,各长200里;长短不等的大小支渠68条。这些渠道共可灌田9万余顷。可是,由于战乱,众多河渠失于整修和养护,到了元朝初年,已经淤积废坏,不能发挥正常灌溉作用了。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任命中书左丞张文谦出任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长官,并命诸路河渠提举郭守敬同行,具体负责宁夏治水复屯事宜。

  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顺德路邢台(今河北邢台市)人,元代大科学家、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出生在一个学者的家庭里,祖父郭荣精通数学和水利,他经常和一些老朋友谈论学问,年幼的郭守敬也经常站在旁边静静地听着。这样时间一长,耳濡目染,郭守敬就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他的祖父觉得他是一棵好苗子,就把他送到精通天文、地理、数学的老朋友刘秉忠那里去学习,郭守敬的聪明才智得到进一步发挥,学业更有长进。中统元年(1260年),刘秉忠的老朋友张文谦把郭守敬带到自己身边工作,让他在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一带参加水利建设。两年后,张文谦把郭守敬举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在忽必烈召见他的时候,当时就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每听完一条,就点头赞许。最后,忽必烈很感慨地说:“让这样的人去办事,才不会是摆空架子吃闲饭的呢!”接见以后,就任命郭守敬为诸路河渠提举。提举,原意是管理,职务全称的意思是负责全国水利的官员。

  30多岁的郭守敬随张文谦来到宁夏之后,首先沿着黄河两岸踏勘,对宁夏平原地区的正渠、支渠的数量、长度、溉田亩数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深入了解当地地势、水情、水利灌溉历史和治水、治淤的经验。在张文谦的支持下,郭守敬亲自指导的一次大规模的水利修复工程开始了。当时有人主张废弃旧渠,另开新渠,郭守敬经过调查研究后,提出“因旧谋新”的意见,否定了另开新渠的主张,他认为那样既费工又费时,重点应放在修复疏通旧有渠道上。经过实地勘查,他提出建滚水坝以减弱水势,在渠道引水处筑堰以提高水位,建渠首进水闸以保证渠道有充足水量,建退水闸以调节流量等技术方案。在他的指导下,元初在宁夏地区的水利建设中,普遍采用了新的工程技术,修筑渠、堰、陂(bēi,池)、塘,大都使用了调节水量的“牌堰”,即水坝和水闸(斗门)。水坝和水闸起到了控制水流、水量的作用,旱则开闸引水入田,以收灌溉之利;涝则关闭闸门,以避泛滥之灾,使整个灌溉系统具有很好的灌溉和防洪效益。

  在宁夏屯田军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年的辛勤劳动,共修复疏浚兴、灵、应理、鸣沙等四州主干渠12条(含唐徕、汉延二渠)、支渠68条,使9万余顷土地恢复了灌溉。这次修复的沿河渠道坝闸,设计精细,质量坚固,直到明代中期还在继续使用。就是在当今,宁夏引黄灌区仍普遍采用坝闸节制水量的办法。可以这样评价说,从兴筑水渠到建筑水坝和水闸,是人类由储水到控水认识上的一个飞跃,是人工灌溉史上的一个进步。

  在修浚旧有渠道的基础上,又开挖了几条新渠。至元三年(1266年),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董文用与郭守敬在应理州(今宁夏中卫市)修筑蜘蛛渠(美利渠),灌溉中卫地区近3000亩农田,使当地农业获得丰收,官府的赋税收入也增加了。

  据齐履谦《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载,郭守敬在宁夏期间,还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开发黄河、探寻黄河河源的建议。他“尝挽舟溯流而上,究所谓河源”。虽然史籍上没有记载这次探险的结果,但实际上郭守敬是探寻黄河河源的第一人。至元二年(1265年),他又从中兴(今银川市)乘舟,“顺河而下,四昼夜至东胜”。经过实地勘查之后,郭守敬对黄河的水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向忽必烈建议在宁夏黄河段兴办漕运(水道运粮)。忽必烈不但采纳了他的建议,还下令建立了应理州至东胜的水运驿站。这段水道全长850多公里,在宁夏境内约400公里,沿途设驿站10个,其中在宁夏的有应理州、鸣沙州、灵州、中兴等水站。有驿船66艘,配水手200人,每个驿站给牛10头、羊100只,并置驿舍,拨耕地。此后,宁夏的黄河航运业逐步发展起来。

  经过郭守敬一系列的治水措施,宁夏屯田事业也大规模地兴办起来,西夏故地出外逃难的人们又陆续回到家乡,重建家园。黄河两岸又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汩汩渠水浇灌着千里沃野。朝廷为了表彰郭守敬治水的功绩,提升他为都水少监。

  为了感谢这位伟大卓越的水利专家,西夏故地的人民在河渠之上为他修建了一座生祠,以纪念他不可磨灭的功绩。顺便说一句,建造生祠,即为活着的人建立的祠庙,这是中原汉民族的习俗,西夏遗民也这样做,表明他们已接受了中原地区的某些风俗习惯,民族间的融合由此可见一斑。

宁夏五千年史话----郭守敬在宁夏治水(30)(图片) - 老夫子 - 老夫子的博客

【银川唐徕渠畔郭守敬塑像】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