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宣传>网上图书>水利志

红柳沟的前世今生

2013-04-11 00:00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红柳沟的前世今生

 

七星渠这条古老的渠道开凿于汉武帝时期( 约公元前100年),距今已2100多年了,是宁夏平原七大引黄干渠之一。古有“威宁旧有七星渠,荒淤岁久,塍沟圮塞,加以山水自固原奔驰而下,汹涌澎湃,岁为渠患。膏沃之壤,化为荼芜”之云,历代屡有疏浚修治。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七星渠管理处在自治区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渠道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20多千米长的干渠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蜿蜒在卫宁平原的南缘,甘美的乳汁博泽了数十万百姓美好的生活,绿云金波装点了宁夏中部干旱带百万亩灌区如画的田园,成为中卫十景之一的“七星若带”。

红柳沟是宁夏黄河段的二级支流,源于同心县罗山南黑山墩,长103.5千米,沟宽约120米,流经中宁县境内20余千米,经鸣沙养马弯与二道渠之间南河沟汇合流入黄河。红柳沟是鸣沙地区较为重要的泄洪沟,常年径流量0.3立方米/秒,汛期洪峰可达300-400立方米/秒,历史上,清水河、单阴洞沟、双阴洞沟和红柳沟并称“渠之四害”,洪水破坏七星渠的记录屡见不鲜。历代有志之士和人民都曾为七星渠顺利通过红柳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心血。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宁夏道钮廷彩“修环洞五孔,三年而工成,费帑银一万有奇”,架渡槽引水灌溉白马滩。乾隆十六年(1751年)为山洪冲圮,知县金兆琦修复后,二十一年(1756年)又冲毁。司马伊星阿饬中卫知县黄恩锡旧洞之上新建环洞,但因洞当山洪之冲,屡修屡圮,士民计议上移于塘马窑地方复修环洞,同治初亦圮(见《朔方道志》)。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卫县知县郑元吉到任数月后,就有人报告说“渠淤塞而荒疏浚也”,后召集各堡老农数十人商议,主持疏浚维修,经过一个多月完工,灌溉田地四万余亩,渠道流经“新宁安堡、恩和堡、鸣沙洲堡、白马通滩”(《续修七星渠》碑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星渠总领王祯在知县王树楠的支持下,决心根治这一祸患,创建了红柳沟倒虹吸水洞。工程以“架油松成洞、覆以石板,山水流石上,而渠水潜行于洞中,乃古人暗洞激水法”,渠水从上圈口入洞,顺红柳沟底下通过,到下圈口出洞,长50余米,高2.2米,宽5.5米,这个洞就是解放前群众惯叫的“红柳洞子”。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现槽底部漏水,又加铺一层羊毛毡,为防止木槽年久松散,又用圆木做了箍筋,一直使用到民国十年(1921年),终因压力大,冒水不止而废弃。此后白马滩以下农田灌水极其艰难,徐家路以下至干河子沟大片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朱路以上的土地也因缺水,只能种些小麦、糜谷等旱作物。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七月,红柳沟连发山洪9次,七星渠下游断流43天,3万亩秋作物旱死大半。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使白马滩地区的土地得到灌溉,在废洞的上端筑土坝把水引向下游,山洪冲断了再打,遇到雨季下游经常受旱。1955718日,爆发山洪,红柳沟土坝和附近的同渠洞子全部冲垮,鸣沙区政府在组织抢修中,工地民工中午在土崖下休息,土崖崩塌,压死8人伤1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为了根治水患,中宁县人民政府上报银川专署和甘肃省政府请求治理。19564月在七星渠桩号65+499处跨红柳沟建设红柳沟渡槽,在上游1128米处修建养马悬臂退水闸,下游150米处建有梯形跌水,以控制流速。银川水利分局马应杰设计,由银川水利分局工程处吴汉三、周法森等负责施工。土方工程自51日起开工,由中卫、中宁县组织民工2千余人参与,中宁县由魏占英、周三河、刘崇义负责,工地上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争当先进的冲天干劲感染着每一个劳动者,613日,一条高13米,长500多米,填方12.6万立方米的高堤拔地而起。1957820日试水,为了纪念这座有历史意义的工程,在右侧槽壳题词:“飞虹渡雨,溥泽桑麻,洪驯渠固,久患今除,党政丰功,人民称颂”,完成投资66.6万元。红柳沟渡槽与同时开始施工的单阴洞、双阴洞的建成,标志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中宁县开始应用。建成后,大大改善了白马地区的灌溉条件,七星渠延伸到新田后,下游的荒地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原来淌水困难的旱地,有些都种了水稻,1968年以后,先后建成了鲍家坑、白马寺等12处电灌站,增加灌溉面积9347亩。

1957年渡槽建成后,洪水有了出路,沟道维护仍是重点。19815月,七星渠管理处修建红柳沟铅丝笼码头护岸。19863月,修建红柳沟铅丝笼码头护岸。19895月,修建红柳沟铅丝笼码头护岸。19905月,实施红柳沟铅丝笼码头护岸工程,新建码头1个,护坡补修29米。1999年春季,管理处对红柳沟渡槽上游沟道进行治理,从中卫聘请经验丰富的老河工,制定了维修方案运行多年,效果良好。

201081022时许,受红寺堡地区突降暴雨的影响,11842分洪峰流量增至423m3/s,为1953年来有资料记录以来最大值,洪水冲毁红柳沟渡槽下护岸码头一座,冲毁护岸70多米,经济损失40余万元。经管理处干部职工共同努力,采取果断措施,红柳沟渡槽安然无恙,经过了大洪峰的又一次考验。20111020128月,国家实施红柳沟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整治沟道17.5千米,投资3200余万元,彻底解决了红柳沟的山洪问题。

目前,红柳沟渡槽以下灌溉着3.2万亩土地,哺育着数万回汉儿女。

 

 

 

 

 

作者:七星渠管理处周嘉琳 康金龙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