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破解惠农渠灌域农业灌溉难题的对策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01-12 09:50
 新形势下破解惠农渠灌域农业灌溉难题的对策

副处长  管文斌


惠农渠是青铜峡河西灌区的第二大干渠,主要承担着青铜峡、兴庆区、永宁、贺兰、平罗县、惠农区和两个国有农(牧)场113.4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渠道总长(含干渠、支干渠及扬水干渠)256公里,干渠最大引水能力97立方米每秒,年均引水量9.63亿立方米。近年来,随着黄河上游水情偏枯的趋势进一步加剧,分配我区的黄河引用水量不断减少,惠农渠灌域农业灌溉缺水矛盾日趋尖锐。“十二五”以来,国家将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行总量控制;落实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提高用水效率;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水资源“三条红线”作为解决水资源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的根本,出台了一系列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为依靠黄河水生存发展的宁夏引黄灌区指明了方向。

惠农渠灌域南北纵横130余公里,因干渠工况条件限制,灌域农田上下游分布比例失调、作物种植结构差异性大以及长期形成的不良用水习惯等原因,客观上造成了农业灌溉周期长、矛盾点多、时段性灌溉难以及超用水等问题的发生,尤其面对近年来分配的黄河水量不断减少的严峻现实,如何按照水利厅新的治水思路,落实“推进发展方式从保障农业为主向全面服务经济社会转变,用水方式从粗放向高效节约、精细管水用水转变,全面实行以水定产、以水定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制度考核,以用水方式转变倒逼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等要求,最大限度的综合运用好水资源政策法规,工程建设管理、灌溉与信息自动化等措施,把有限的水资源管好用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灌区现状

1、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惠农渠干渠自平罗境内阮桥分水闸以下分为惠渠和昌滂渠,惠渠在永治闸下又分为惠渠和官泗渠,昌滂渠在蔡家桥分为昌渠和滂渠。自1998年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至今,惠农渠共完成干()渠砌护总长174km,砌护率达68%。翻建改造各类病险水闸29座,改造率93%。其中分水闸3座,节制闸12座,退水闸9座,维修改造节制闸2座、退水闸5座。尤其自2010年以来,灌区续建配套惠农渠灌区工程建设进程明显提速,2012-1016年投入的资金以及完成的工程量占上述总量的85%以上,干渠工况条件有了质的改变,有力的改善了渠道及建筑物安全硬件条件,工程良好率大幅提升,新砌护渠道输水损失大幅减少,为节水增效,建设节水型灌区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灌溉管理基本情况

近年来,尤其是2014年以来,惠农渠管理处以“一案五制八提升”为抓手统揽灌溉管理各项工作,强化“红线”意识,落实“四项制度”,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灌区建设呈现良好态势。一是以水量调度预案的编制和执行为核心,强化总量控制与计划管理;二是以总量控制、定额配水、用水奖罚、灌溉例会、延伸服务五项制度为保障,强化最严格管水用水制度的执行;三是以严格调度纪律,提升水量调度的集中统一度;严格用水计划,提升灌域均衡受益的保障度;严格制度管理,提升管理工作规范度;严格精细管理,提升测流量水的精准度;强化联合配置,提升多水源引水保障灌溉能力;强化协作机制,提升化解供用水矛盾能力;强化水务公开,提升灌溉用水工作透明度;强化科技创新,提升灌溉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八项措施为手段全力打造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平台下新型节水型灌区。

目前灌区节水灌溉面积从空白发展到近3.1万亩,主要分布在贺兰、平罗和惠农区局部地方。支渠测流量水实现了曲线测流、流速仪测流全覆盖,有43个段点水位观测实现了遥控实时监测及传输,个别段点实现了视频监控,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下的“智慧惠渠”信息化应用平台将工程建设管理、灌溉管理、安全生产集成并初步应用,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相互融合下的水资源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0.38提高到目前0.48左右,灌溉总水量从2010年前的年均9.63亿下降到目前8.6亿立米,尤其是2016年在黄河来水大幅减少,分配水量较近3年均值少14%1.1亿立方的严峻形势下,干渠全年引水7.63亿立米,较2015年减少1.16亿,商品率达89%,供水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新形势下水资源管理对农业灌溉的新要求

1、水资源管理政策新要求。全面推行以水定产,以供定需,以水定地,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效率双控的考核。强化水资源用途管制,建立归属清晰、全责明确、监管有效的农业用水水资源产权制度,积极推行水权转换、交易,有效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

2、水资源持续紧缺下的水量分配、使用与管理新要求。按照总量控制、定额配水和计划用水的制度统一调度黄河水,以初始水权分配与确权成果为基础,按照丰增枯减的原则,以县、乡镇、村用水户为单元,支渠为供水单位分配使用年度实际用水指标。

3、用水、管水方式转变下的新要求。在骨干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建成的基础上,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用水方式从粗放用水向高效节约转变,大力实施田间节水工程,通过建设喷灌、滴灌、管灌和水肥一体化灌溉工程,提高农田水利用系数,将农业节水对接到田间地头。以供水单位为主体,建设基于互联网、信息化、自动化为基础的干、支渠和闸管理应用平台,实现干渠、支渠、闸水要素数据自动采集、水量调度指挥智能化与辅助决策相互支持。支渠测流量水技术标准化、自动化,提高测流量水技术含量和精准度,为高效节水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

4、现代化大农业背景下的土地管理与使用的新要求。以农业生产投入产出和效益与市场配置资源相匹配,打破一家一户界限,构建土地分类评估基础下的土地资源股份制经营主体,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下的农业节水新模式,为节水种植管理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提供稳定的平台。

三、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1、粗放落后的管水用水理念和方式是严重阻碍高效节约型水资源管理与新型节水灌区建设的关键。一是惠农渠一部分干部职工尤其是基层所段的同志观念陈旧,对当前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及水资源愈加紧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清,仍然停留在被动管水、粗放管水状态和本位主义,对管水能力、测流量水等管理、技术创新提升,缺乏紧迫感和主动性,使灌溉管理工作在最后一个环节掉了链子。二是农民用水协会和用水户基本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吃大锅饭、平摊水费等办法用水,漫滩、入沟等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2、灌区自动化、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硬件建设水平严重滞后是资源水利建设的短板。目前宁夏自流灌区自动化、信息化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的顶层设计和技术路线,支渠测流量水与大闸操控的精准与自动化是实现灌溉管理能力信息化的基本要件,在这方面惠农渠基本还是空白,我们急需拓宽视野,在这方面学习、借鉴、试验试点和创新。

3、灌区土地单元多而分散,无法形成大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稳定业态是制约节水型灌区建设推进的重大障碍。目前惠农渠灌域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模式使得高昂的田间节水设施建设投入与低廉的水费支出不成比例,阻碍了政府、社会高效节约用水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有可能形成规模化经营,但因其极不稳定的土地经营主体和机制,使得新型节水设施和技术的应用充满了变数。

4、最严格水资源目标考核结果与各级政府主体责任追究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与落实是无法倒逼地方经济方式转变与水资源矛盾的制度缺陷。当前惠农渠灌域110万农田中,下游平罗、惠农两县区约占80多万亩,其中约有至少20%左右的面积是近些年来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改良等新增的面积,所消耗的水量远远超过自治区分配给的供水指标,尤其是平罗县每年超用水量数额巨大,也是造成惠农渠近年超引用水的主要原因。但严格水资源目标考核机制的不健全和相关措施无力,使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无法以合适的方式追究并问责,也使全社会无法形成水资源管理从粗放向高效节约和精细管水用水转变的合力。

四、对策与措施

当前,黄河来水减少的趋势无法改变,灌域农业灌溉用水刚性需求与分配水量反向减少的矛盾,以及水资源利用因土地资源分布失衡造成供用水紧张和灌溉难的现状难以短时期得到根本改变,近期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快资源水利建设,破解农业灌溉难题。

(一)加快惠农渠节水型灌区顶层设计,以骨干渠系、建筑物节水改造为基础,以干渠主要段点水位流量实施遥测监控、支渠测流量水技术提升、大闸自动化操控与“智慧惠渠”信息化平台嵌入式融合实现互联互通为手段,通过试点试验并借鉴自流灌区已有的先进成熟技术确定技术路线,形成具有惠农渠鲜明特色高起点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

(二)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灌溉管理能力提升。深化信息化条件下各层级管理改革,在内设机构改革、岗位设置、人才选拔配置、能力要求、目标考核等方面建立符合信息化特征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

(三)加快以水闸自动化与远程操控、支渠自动化测流量水、实时监控与管理的试点试验,破解技术瓶颈,为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管理能力信息化打好基础。

(四)强化以“一案五制八提升”为抓手的灌溉管理,突出以处、所、段为供水主体,以县、乡(镇)村为行政单元、支渠为供水单位的受水主体的最严水资源双控绩效考核,建立节水奖励超水问责惩罚和与此相适应的农村水价形成机制。

(五)以水资源市场化改革为突破点,明晰水权,在自治区水市场、水交易统一平台下,积极推行水权交易,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以县为单元实现水资源跨区域转换流动,同一行政区内部跨供水系统配置,形成年度、季节性水权和实际用水指标转移和使用。惠农渠灌域永宁、兴庆区、贺兰可将节约的水指标通过市场转换、货币补偿进行转移,缺水的平罗县通过市场购买所需的水资源,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用水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惠农渠灌域上下游供用水不平衡,灌溉难、矛盾多的难题。

(六)以政府和市场为主导,探索建立以土地资源股权投入为切入点的农村土地所有和经营相统一的市场化机制,打破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单元的用水模式,为规模化田间节水工程建设和节水技术应用,实现以人工智能、水肥一体化和机械化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