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宣传>专题集锦>2008年专题报道>自治区50大庆

文化大餐成为水利行业富有的精神食粮(自治区成立50周年水利系列报道之六水利文化篇)

2008-12-02 17:13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文化大餐成为水利行业富有的精神食粮

自治区成立50周年水利系列报道之六水利文化篇

 

我 区有着两千多年的水文化历史,古老的治水本领、丰富的治水经验、深厚的水文化底蕴,著称于世,是水利人取之不尽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水文化发展的不竭源泉和 动力。挖掘水文化,加强水文化建设,是时代赋予水利人的光荣使命。多年来,我区十分重视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努力加大水文化建设力度,使水文化建设进入一 个新的发展阶段。

    宁夏的历史就是一部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15年 的秦代,宁夏就开始引黄灌溉,修成的秦渠、汉渠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我国最早的三大水利工程。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区各族劳动人民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创 造灿烂的水文化,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绚丽的花朵“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天堑分流引作渠,一方擅利溉膏腴。”是对历史上宁夏引黄灌溉 的生动写照。饮水思源,感受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以沟通历史与现实,水文化亦然。它反映了各个时代水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密切相连的历史,是留给后人的 宝贵水文化遗产。诸如青铜峡、禹王庙、镇河塔、镇河牛、四渠总龙王、白马拉缰等等这些传说典籍,无不与黄河相联系,无不与水利开发利用相依相伴,激励一代 又一代水利人改造自然,战胜自然,造福社会。

    多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水文化工作。自治区、市、县水利部门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把工程建设管理和水文化建设管理结合起来,把传承水文化和创新弘扬水利精神结合起来,相得益彰。2007年,水利厅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朔色长天》大型电视专题片,以 “天堑分流引作渠”、“宁夏广廓八方客”、“九曲黄河兵歌行”3章 向全国宣传了宁夏悠久的引黄灌溉历史,使宁夏水文化第一次在全国“亮相”。同时,编辑出版了《朔色长天》一书,以宁夏古老的开发史、引黄灌溉史、移民史、 民族团结史为主线,引证大量的历史事实,图文并茂、全方位多角度,比较详尽地介绍宁夏水文化历史。唐徕渠管理处为传承唐徕古渠厚重的历史文化,2006年组织编纂《唐徕史话》一书,以大型水利工程为主题,史志结合、融记事、评论、综述、文艺、人物、照片和统计图表等于一体,从宁夏河西灌区开发起源,下迄2007年, 整理、描绘了唐徕渠灌区的历史与辉煌、经验与教训,探求“唐徕水文化”的深刻内涵。渠首管理处整合水文化资源,开发建设了唐正闸水利风景区,景区内包括青 铜峡引黄灌区十大干渠渠首引水工程、镇河牛、清朝雍正年间通智碑、明代石狮、黄河农耕文化实物,宁夏水系及水利工程布局沙盘模型,宁夏水利开发建设史及宁 夏水利历史展厅等,集古渠风貌、水文化遗迹、自然风光和人为景观于一体,浑然天成、引人入胜。2002年,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以“大银川”为中心,依托银川市防洪排水系统、大小西湖和“七十二连湖”,重塑银川湖城景观,爱伊河像从银川平原飞起的彩带,将 其沿线分散的湖泊湿地相互贯通,人们依水而行、依水而乐,周边房地产、商贸、饮食、住宿、娱乐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成为银川新区的发展中心。千 年唐徕古渠经过多年的环境整治,现已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与水完美结合的生态走廊,葱郁的花木和松嫩的草坪,使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增加65公顷,展现出“塞上江南“和”伊斯兰风情风貌”的景致。20061129日,国家建设部授予“唐徕渠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银川市“湖泊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当 前,我区水利事业正在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新的治水思路,昭示水利人不甘落后,面向机遇和挑战,向新的高度、新的领域迈进的雄心壮志。在新的 机遇和挑战面前,传承和弘扬水文化,对于振奋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向社会展示水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水利人干实事、干大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来源:宁夏日报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