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宣传>水生态文明>水景观

一河九渠皆碧水

2017-09-28 14:37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一河九渠皆碧水

——青铜峡用水绘就城市之美

 

    因峡得名,因水而兴。依托得天独厚的水生态系统,青铜峡市建设生态文明,涵养绿水秀林,融入沿黄生态经济带,书写了以水兴城、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让水文化遗产活起来

  古朴苍劲的黄河谣从岸边传来,一群男子振臂一呼,鼓声响起,雄壮有力的节奏为开渠加油。人们群情激昂,扬起锄头凿渠,甘甜的黄河水引进了田野……

  4月29日,青铜峡市 “拜水青铜峡 感恩母亲河”实景剧在黄河楼景区上演,将历史深处那段关于开渠壮举和治水奇迹的记忆唤醒。

  当天,万人签名助力宁夏引黄古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活动同步进行。

  青铜峡,黄河穿境而过,流经62.8公里。贺兰、牛首两山隔河相望,形成峡谷,两岸山壁,颜如青铜,“青铜峡”由此得名。

  自秦汉起,先民就在这里凿渠引水,秦渠、汉渠、唐徕渠等宁夏引黄古灌区的12条古渠在此分布,素有“九渠之首”之称。

  青铜峡市民袁少利是汉延渠边长大的。他说:“小时候,最喜欢躺在向阳的渠坡上,睡着绿草‘凉席’,盖着阳光‘棉被’,完全忘了烦恼。” 袁少利记忆最深的是汉延渠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每年一到春灌,渠水争先恐后地分流到大小渠系,打着旋奔腾数百公里。不几天,秧苗绿了,田野一碧万顷。秋天,汉延渠两岸又是一派金灿灿的丰收景象。”

  “如今,汉延渠越活越年轻。”袁少利说,“岸堤变成了柏油路,两岸种上了防护林带。提水闸经过改造维修,远看像一座城楼。”

  青铜峡市将立足地缘水文化,依托古渠系、进水闸等水利设施,打造水文化主题公园,实现节水展示、水利文化、人文景观、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

  守护“诗意的栖居”

  9月27日,穿行在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茂密的芦苇和蒲草随风摇曳,成群的鸬鹚栖息期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卷跃然眼前。

  “每年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几十万只候鸟在这里停留、觅食。”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卫东说。

  总面积30万亩的青铜峡库区湿地是宁夏境内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据李卫东介绍,近年来,通过实施湿地生态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项目,保护区的水生植物面积不断增大,动物种类日益丰富。尤其是秋季,成群候鸟到来,场面壮观。宁夏境内出现的280多种鸟类,有170多种在此栖息。2011年3月,青铜峡鸟岛进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行列。

  “人在湖边走,如在画中游。”这里不仅是市民的休憩地,还是诗画摄影创作基地。

  在青铜峡市中心的青秀园里,市民王俭端着相机捕捉美景,不远处的湖边垂柳下,一位女士手托画板全神贯注地写生,抑扬顿挫的秦腔不时地从亭台楼榭处传来。

  占地1200亩的青秀园是一座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园林,有牡丹园、芍药园、紫藤园等16个生态观赏园。“青秀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里的紫斑牡丹被誉为‘牡丹王国中的巨人’,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青秀园负责人罗建军介绍。

  这里每天有上万市民前来散步、健身、唱戏。每年5月,牡丹竞绽国色天香之际,每天游园赏花的区内外游客多达几万人。

  以水为魂盘活全域旅游

  黄河岸边,稻花香里,水流云转。水,是古峡大地自古富庶锦绣的生命源流,也是发展沿黄生态经济最大的资源和特色。

  青铜峡市布局“黄河岸边”旅游产业聚集带、“稻花香里”休闲乡居体验带、“贺兰山下”葡萄酒养生度假带,让全域资源变全域风景。今年,对“黄河岸边”旅游带进行功能补链,在黄河楼、黄河坛、黄河大峡谷、大禹文化园、一百零八塔、牛首山等景区的衔接地带,建设古渠首水利博物馆、房车温泉露营地、中庄旅游集散地、3D模拟艺术馆、叶盛地三农业主题公园,将碎片化的沿黄景点串珠成链,力促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

盘活鸽子山遗址、庙山湖神泉、广武岩画、明长城古迹等历史遗存,青铜峡市开发文化体验游、寻古探幽游、休闲度假游、康体娱乐游、科普研学游和节事节庆游等主题特色游,使观光型“快旅游”向度假体验式“慢旅游”转型升级。(记者 凌 雁)

 

 来源:宁夏日报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