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宣传>水生态文明>水景观

阅海:农场鱼湖的美丽变身

2016-11-19 16:13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俯瞰阅海

  “凤城阅海休言梦,浩渺烟波浪涌真。百里云天鸣野鹤,万声鸥鹭奏瑶琴。飞舟画线欢声疾,摄影穿芦笑语深。昔客今游惊刮目,银川崛起正逢春。” 

  这是2015年宁夏诗词学会的诗人为“宁夏新十景”创作的诗词之一,诗作以白描的手法绘制出了一幅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的美丽春光图。银川市水务局的工作人员说,如果夏天到来,还可以看到千亩蒲苇吐翠、万只水鸟飞鸣、荷花争奇斗艳等美景,再加上近旁的景观大桥、斜拉桥、康居工程楼等凝聚现代文明的建筑与之交相辉映,“那情景,怎一个‘美’字了得!” 

  然而谁能想到,如此迷人的湿地美景的前身,竟然会是一处农场的鱼湖呢?   

  伤痕累累的鱼湖   

  “大车艰难地翻过嘎嘎作响的拱形木桥,就到了我们前来就业的农场了。木桥下是一条冬日干涸了的渠道。渠坝两旁挺立着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有几只被大车惊起的蜥蜴在草丛中簌簌地乱爬……” 

  这是张贤亮的小说《绿化树》开始部分的场景,书中提到的农场,就是现在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所在地。 

  银川市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银川是有名的“塞上湖城”,自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未开发之前名叫大西湖,隶属于市郊西湖农场。 

  “大西湖”的名字听起来温婉婀娜、亭亭玉立,但她与银川市的众多湖泊一样命运多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解决吃饭问题,银川市开始全民填湖,大西湖区域也毫不例外地进行了大规模围湖造田,使原来近2000公顷的湿地缩减至不足400公顷,而围湖形成的低洼田不仅未能给人们带来多少收获的喜悦,还因排水不畅而成为洪水和城市污水集结的“龙须沟”,让附近居民和行人怨声载道,避之唯恐不及。 

  随后,银川市又加快发展水产经济,很多湖泊被改成鱼池。大西湖在“湖改池”的浪潮中也未能幸免,而是被人为地分隔成8块小的湿地承包给了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周边遍布200多个大大小小的鱼池,致使大西湖伤痕累累。   

  鱼湖的变身之旅   

  “大西湖的变身是从2002年开始的。”银川市水务局的工作人员说,2001年,银川市正式提出打造“塞上湖城”的宏伟构想,把大西湖纳入了“生态立市”方略,并邀请专家进行深入考察、论证,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生产与旅游结合的思路,决定将大西湖建设成一处集生态保护、旅游开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并给湿地起名叫“阅海”。 

  说起“阅海”这个诗意的名字,在湿地公园休闲锻炼的市民张利祥笑着说:“我们这里把水叫作‘海子’。‘阅海’,既有欣赏之意,还有一层让人细细品味的意思,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水的呵护与喜爱之情。” 

  阅海湿地资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为把原有的鱼湖变成湿地公园,银川市先后进行了湖面扩整、水道清淤、生态恢复、生态绿化、退池还湖、基础设施建设等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使湿地面貌不断改观。大西湖就像一位沉疴痼疾的病人,慢慢恢复了生态元气。 

阅海湖畔  郭琦 摄

  “但湖泊是相对封闭的,水是死水,不流通,等于这个湖泊的面积在逐渐萎缩,湿地也就没有水给它补充。”湿地资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说。2003年,随着银川市的标志性水系——艾伊河的建设,大西湖也在先期退田还湖的基础上,进一步清挖湖底、拆除湖堤、连通水系,通过艾伊河与小西湖、北塔湖、花雁湖、宝湖等湖泊像串冰糖葫芦一样连为一体,这样不仅可以汇集贺兰山防洪干沟的洪水,使沿途湖泊成为防洪蓄水区,同时也把湖泊的死水变成流动的活水,为湿地公园注入了蓬勃的生命活力。 

  2006年,绽放亮丽容颜的阅海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而这,也是全国第三个、西部第一个国家级的湿地公园。 

  登上国家湿地公园的高峰后,当地对阅海的关注程度和生态建设力度并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加强。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立足长期发展战略,从有利于阅海湿地公园和西湖农场二者更好发展的角度出发,将西湖农场整建制从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移交银川市管理,从而把西湖农场的建设发展全面纳入全市总体规划,银川市还特别提出了要把阅海湿地公园打造成市民休闲的最佳之地、西北地区重要的旅游景区和都市型现代农业、湿地产业示范带动基地。 

  阅海湿地水上生态观光园、鸭子墩水生植物观光园、九号湖水上休闲园、四斗北田园风光园……水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近年来,围绕湿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银川市进一步加快了阅海湿地公园配套项目建设步伐。特别是2013年银川市入选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试点后,不仅完成了阅海环湖绿地改造工程,而且充分利用国家林业补助资金和中央财政湿地补贴资金,在湿地鸟类栖息地和迁徙通道保护、湿地保护能力建设、生态监测、水道疏浚、湿地植被恢复、巡护道路维修等项目上狠下了功夫。 

  张利祥感慨地说:“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和建设,原来杂草丛生的‘鱼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就像海一样漂亮!”    

  阅海的辐射效应   

  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建设与呵护,如今的大西湖已由市郊的“鱼湖”变成了市区内的湿地公园,总面积达2660余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934公顷。这里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湖泊水质多数指标达到Ⅲ类标准,有“银川之肾”和“城市绿肺”的美誉。水务局的工作人员自豪地说:“现在,这里就是银川市民的后花园!” 

  阅海湿地公园优美的环境不仅成为市民休闲的首选地之一,而且成为银川市重要的旅游景区,吸引着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年接待游客量达十几万人次,旅游业收入持续上升。 

  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吸引着众多的鸟儿到此定居、停留。据阅海湿地资源管理站观测,阅海的鸟类资源现达113种,占宁夏已知鸟类的38.30%,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4种,迁徙的候鸟数量已由过去的不足2万只增加到7万余只,迁徙与栖息的候鸟种群数量超过15万只,成为鸟儿们的乐园和天堂。 

  阅海湿地带给银川的不仅有新的景观,还有新的商机。近年来,世茂集团、姑苏园林控股集团、云南鸿曦房地产公司、上海绿地集团等纷纷投资阅海湿地公园旁边的住宅、商业楼盘和中阿之轴景观大道、双子塔楼等建筑。特别是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概算投资近500亿元,是西北地区唯一的滨水型生态CBD,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主要面向阿拉伯地区的商务园区,建成后可聚集总部企业150家、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承载10万人在商务区工作生活,年产值可达到450亿元,增加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创造税收50亿元,固定资产总投资可达400亿元,现已成为国际、国内500强企业争相“抢滩”的热土。 

  采访结束时我们还了解到,就在不久前,“西部放歌?诗语阅海湾”大型诗会在阅海湿地公园旁魅力绽放。听到此消息时,记者仿佛看到了银川市民临水共享中华经典的幸福盛况,也仿佛看到一首首优美的诗词正踏着阅海湿地的生态平台轻歌曼舞、袅袅而来…… (黄河网记者:秦素鹃)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