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宣传>水生态文明>水景观

世外桃源镇朔湖

2016-11-12 16:11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此次跟随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采访团由青海到内蒙古再到宁夏,一路上,所见之水以多姿多彩的美托起了一个个水生态文明城市的现在与未来,让我们既领略了高原湖泊的壮美,又饱览了城市湖面的灵动;既感受了黄河源头的艰险,也品悟了河渠沟道的价值。而这一路上所见最为秀美与质朴的便是石嘴山市平罗县的镇朔湖。

  平罗县最著名的湖泊是沙湖,可能除了当地人,知道镇朔湖的并不多。但也许正是这份无闻,为镇朔湖保留了恬淡与静谧的气质,仿佛一片世外桃源。

质朴秀丽镇朔湖   杨雪摄

  这片世外桃源的过往却并不恬淡,此刻呈现在记者眼前的秀美、澄净与安详是一番艰辛才换来的。

  1952年,奉毛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一师正式改编为农业建设第一师,挺进平罗县西大滩,6800名官兵揭开了创建农场的序幕,国营前进农场由此诞生。而著名的沙湖以及镇朔湖便坐落在前进农场境内。

  “三个胡基(方言,一种土坯)支一口锅,两捆麦柴是一个窝,枪炮一架,背篼一背,锹一扛,石夯一抬,风里来,雨里去,战严寒,斗酷暑,披星戴月修地球。”这段顺口溜概括了当时平罗艰苦的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条件和官兵们的昂扬斗志。由军垦转为农垦,官兵们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满目荒凉的西大滩,在盐碱滩上挖地窝、搭帐篷,春天迎着狂风飞沙,夏天冒着高温酷暑,冬天顶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刮风吃的是沙子饭,喝的是苦水、碱水。挖渠、种地、搞基础建设,3年时间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

  1956年,苏联农业专家到前进农场考察,他们认为这里土壤条件太差,要改造只能是下一代人的事情。农场的同志们听后心里虽不是滋味,却没有一丝气馁与退却。经过学习研究,农场职工对原有田地进行了五大改造,成功实现“盐碱下去了,排水顺利了,灌面缩小了,单产提高了,总产增加了”。过去一亩水稻产量不足200斤,土壤改良后亩产逐步提高到现在的1200斤,创下了当地白僵土盐碱地的历史最高产量。随着粮食产量上升,为了富起来,在以农业为主的基础上,农场搞起了多种经营,先后办起了酒厂、粮食加工厂,建起了养猪场、养鱼湖等一系列经营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增长。

  在靠双手改善了生态环境、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后,20世纪80年代,趁着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势头,凭借着烟波浩渺的湖水、随风摇曳的芦苇、连绵起伏的沙丘,经过开发,前进农场的万亩鱼湖逐步发展成为沙湖旅游区。

  与沙湖蜚声中外不同,与之相隔仅30余千米的镇朔湖多年来只是默默无闻地沉寂在前进农场的一隅,在寒来暑往中不疾不徐地经历着自己的变迁。

  镇朔湖西依巍巍贺兰山,是由古老的小西河和贺兰山山洪汇集而成的永久性淡水湖,地势西高东低,属于西大滩碟形洼地地貌,是银川平原北部重要的湖泊湿地之一。随着经济社会与现代水利的发展,这片自然湖泊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承担起自己的第一个“社会角色”——拦洪库,主要承接贺兰山东麓中段大西伏沟以北、汝箕沟以南区域的山洪。初建时,主库面积仅4.7平方千米,总库容940万立方米,库底高程1097米,堤顶高程1100米。因受三二支沟水位顶托,拦洪库内高程在1098米以下的水无法排出,实际蓄水能力只有584万立方米。1998年5月20日至6月11日,受两次较大暴雨山洪的袭击,镇朔湖拦洪库局部堤坝决口,造成大面积农田受淹,损失严重。为此,当地水务部门于1999年分别在水库泄洪沟道南、北两侧扩建起了库容为100万立方米和500万立方米的Ⅰ、Ⅱ号库区,新建开敞式分洪闸2座、退水库1座。随后,又在2009年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主库及3个分洪库总库容达到了1985万立方米。

  相较于沙湖的繁华,在前进农场另一隅的镇朔湖,多少年来只是默默地守护着110国道、包兰铁路、姚汝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平罗县崇岗镇6个行政村以及前进农场6个队的2万多名群众与8万多亩农田、1000亩鱼池的安全。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银川平原北部重要的湖泊湿地之一,为了充分发挥镇朔湖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2014年,镇朔湖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社会角色”——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按照规划,宁夏镇朔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分为两期,近期为2014~2017年,远期为2018~2020年。湿地公园东西长7千米,南北宽3.6千米,总面积2.4万亩,共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其中保育区1.23万亩、恢复区9776亩、合理利用区910亩、科普宣教区512亩、管理服务区496亩,分别占规划总面积的51.30%、40.72%、3.79%、2.13%和2.07%。高达92%的保育区与恢复区比例,昭示了镇朔湖湿地公园“还湖以本真、还湿地以本真”的理念与目标。

  为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平罗县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湿、退塘还湖工程,有效利用水库和农田退水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恢复和构筑了良性循环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成立湿地保护管理站,加强对湿地的巡护和管理,定期进行鸟类监测、水质监测、生态修复、鸟类栖息地恢复、湿地植被恢复等工作。

  在承担起新的社会角色后,镇朔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呵护。正如记者在湖边所见:澄净的湖水搭配任意生长的芦苇,素颜的镇朔湖显得格外天然与质朴,没有人工刻意修建的商业建筑,乡间民房旁边一艘陈旧的渔船似在回忆着自己曾经的辛劳,上了年纪的村民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坐在湖边垂柳下,吹着湿润的小风,聊着暮年闲适的生活,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令人心动。

  镇朔湖不仅美景令人心动,辽阔的水域、静谧的环境也令各种野生动植物“心动”。根据近年来相关权威资料记载,镇朔湖湿地现有野生脊椎动物6纲26目53科208种,其中鸟类资源最为丰富,共有34科153种。另有爬行类2目5科7属10种,鱼类4目8科22属23种;植物48科124属162种,浮游植物37科84属117种,形成了较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综合系统。

  如今,镇朔湖已成为国际上和中国西部鸟类重要迁徙路线上的停留与繁衍地。黑鹳、白尾海雕和大鸨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大小天鹅、鸳鸯、红隼等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在这里栖息。

  蓄洪抗旱、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镇朔湖如一位任劳任怨的农村姑娘,虽朴素却有担当。(杨雪)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