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宣传>水生态文明>水景观

“塞上湖城”要为保护湖泊湿地代言

2016-11-19 16:09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庄电一

  高级记者

  《光明日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

  在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中,享有“塞上湖城”美誉的只有银川。在干旱少雨、沙丘连绵的大西北,拥有湖城景观是令人惊叹的奇迹,而这个奇迹既离不开母亲河黄河的恩赐,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持续多年的开拓创新。

  黄河绕银川城而过,得益于黄河灌溉之利,为银川平原留下了许多湖泊湿地,“七十二连湖”的传说,曾在一代代银川人中口耳相传。“鱼米之乡”的胜景,也曾让银川人感到骄傲。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这种宝贵的资源不但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反而遭到不可思议的破坏。填湖造田、城镇扩张、新楼崛起,让许多湖泊湿地迅速萎缩甚至消失。有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时,银川及周边地区尚有50万亩湖面,几十年后便锐减到30万亩,以致许多人都不再相信“七十二连湖”之说了。

  好在银川人吸取了以往过度开发的教训,对湖泊湿地的价值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各级政府也转变了发展理念。20年前,银川将城市定位为“塞上湖城”,并为营造湖城景观、扩大湖城优势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提出“城内湖泊以治理保护为主、城边湖泊湿地以恢复为主、远郊湿地以自然保护为主”的原则,使银川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了许多湖泊湿地,开挖了大、小西湖,兴修了极大改变湖城风貌的艾依河。不久前,银川又在黄河东岸新建了滨河新区,从而将黄河揽入怀中,变“黄河绕城而过”为“黄河穿城而流”,银川市湖泊湿地面积也迅速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湖城”。

  有了湖泊的滋润,银川变得越来越温润、越来越清新、越来越娇美。原来荒凉的黄土地很快就变绿了,原来很少有人光顾的荒地变成令人向往的家园,就连干燥的空气也变得湿润起来。

  环境改善了,城市变美了,心情舒畅了,人民也多方受益。

  最近,一批香港企业家来到银川,目睹了银川之美后惊叹:没想到在祖国的大西北,还有这么美的城市,实在出人意料。惊叹之余,他们纷纷表示要来银川投资创业。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湖泊湿地,银川将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湖泊湿地,银川之美又从何谈起?

  湖泊湿地是“地球之肾”。湖泊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环境之一,它是生物多样性摇篮,无数的动植物物种依靠湿地提供的水和初级生产力而生存。一旦丧失湿地,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湖泊湿地资源。

  爱护湖泊湿地资源,必须提高对湖泊湿地资源的认识。人没有肾,就不能存活;大自然没有“肾”,就不能正常循环,水与空气就不能合理转换、吸纳、释放,人类也就难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所以,湖泊湿地是极为宝贵、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不容破坏的。

  近年来,城市拓展、工业开发、农业建设,都需要大量土地,土地供应的紧张局面不断加剧,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打湖泊湿地的主意,更不能侵占湖泊湿地。利用湖泊湿地搞商业开发或其他建设,受益的是小集团和少部分人,损伤的是生态环境和多数人的利益,从整体来说得不偿失。

  近几年,我国各地为了确保良田不被侵占,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入保护区的农田受到严格的保护,任何单位都不能侵占,这对保护农田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保护湖泊湿地,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把重要的湖泊湿地列为保护区。一旦划入保护范围,就要永久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侵占、不能破坏,谁侵占了、谁破坏了,都要负法律责任。

  银川有湖,银川成为湖城,是银川人之福,也是中国人之福。作为“塞上湖城”,银川人应该惜福,要积极为保护湖泊湿地代言,不仅要让我们这一代人享福,而且要将这种福留给我们的后世子孙,世世代代绵延不绝。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