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宣传>水生态文明>水景观

清水河的美丽今生

2016-03-23 15:16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清水河,是一条怎样的河?说起清水河的“前世今生”,宁夏同心县水务局局长杨彦炜如数家珍。“水问题,是清水河流域最突出的问题。总体而言,清水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仅2.16亿立方米,折合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1.49万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流域平均年产水量的20%,全国平均水量的1/20。清水河不仅水资源贫乏,而且水质很差,有大量苦水分布,愈向下游水愈苦。”
  一条流淌千年的清水河,缘何如此“苦涩”?

  奔流千年 汩汩清流变“苦水”

  千百年来,这条河一路奔流,承载着两岸百姓的爱与哀愁。
  在历史上,清水河上游曾经也是一条甘甜之河。土著人曾在清水河两岸的台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古老的耕牧文明,而清水河谷地作为古丝绸之路固原境内的一部分,是北方少数民族相互融汇的地方,也是萧关古道的一部分,更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主要通道。现在,清水河沿岸还有不少规模很大的古城遗址。
  清水河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开城乡境内的黑刺沟脑,向北流经固原、海原、同心、中宁等县,在中卫市的泉眼山西侧注入黄河,长303公里。清水河流域经常受干旱、风沙、冰雹、水土流失等灾害的侵扰。受整个气候的影响,清水河流量越来越小,水也日渐苦涩。

  科学决策 做好同心“水”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清水河流域人民为了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兴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绩。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1958—1960年在干支流上修建了长山头、张家湾、沈家河、石峡口、寺口子、苋麻河等6座大中型水库。20世纪70年代又在干流及西河、东至河、杨达子沟等支流上修建了6座中型水库,同时在流域内兴建了众多小水库。
  为了开发沿黄干旱高台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国家还在宁夏境内修建了同心、固海等扬黄工程,灌溉清水河流域的干旱土地。然而,清水河综合治理仍然是摆在当地水利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
  同心县是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的地方,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中部干旱带发展的核心区和连接宁夏南北的重要区域。围绕清水河县城段可利用的水资源,为了做好“水”文章,改变县城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县城品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要求水利厅尽快制定同心县清水河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重点做好赵家树、马高庄、蔡家沟和豫海等4座水库以坝代路的规划设计。
  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批复了《清水河同心段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总体规划方案包括同心县城段治理、清水河干流段治理和折死沟治理三部分,重点治理同心县城段。自此,清水河综合治理拉开序幕,在千年荒原上,一场尊重自然、科学治水的生动实践也由此展开。

  清洪分离 亘古旱塬出平湖

  清水河,并不是一条大河,然而治理难度却前所未有。
  几年间,承担治理工程的同心县水务局先后实施了清基、削坡以及河岸两侧绿化等基础性工程,同时,建成了由土坝、橡胶坝、泄洪闸等主要建筑物组成的豫海大坝。该工程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水位高程1325米,设计最大坝高18米,其中橡胶坝长195米,总库容1680万立方米,形成水域面积3.33平方公里。同时豫海大坝作为连通同心新老城区的纽带,拉大了城市框架。
  由于清水河上游地区洪水次数频繁,原规划在上游兴建的5座拦沙坝没有实施,致使豫海工程库区未达到设计年限就淤满泥沙。清水河年输沙量3200万立方米,而豫海大坝库容仅为1600万立方米,且无排沙设施,已影响到安全度汛。为确保豫海大坝的健康运行,彻底解决水库淤积问题,经专家反复论证后,2012年,同心县对清水河县城段实施“清洪分离”工程,进行分河而治。
  目前,“清洪分离”堤坝工程已经完成。随着项目的实施,景观水面的水源得到很大程度的保证,库区生态环境得以很好的保护和修复。区域内自然景观、交通与生活等条件的逐步改善,使该工程在保护和改善河道两岸生态环境的同时,营造了绿水相连的优美环境。
  而今,站在清水河大堤之上,向东眺望,同心清真大寺、红军西征纪念馆等,在水景的环绕下,愈发壮美。绿树依偎着清水,清水映照着古城。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在历经沧桑之后,终于变成了现实。(作者:王同强)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