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宣传>精神文明>大禹传人

历史人物——王全臣

2013-04-20 00:00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王全臣 男,汉族,字仲山,清代湖北钟祥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进士。历任汲县知县、河州知府、宁夏府水利同知、平凉知府、安西兵备道。任职期间,勤于务职,均粮免赋,卓有政绩。
    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春,王全臣出任宁夏水利同知,时值宁夏各灌渠春工之际,经实地巡察,他发现主干渠唐徕渠存在三大弊病:其一为渠口壅遏,受水困难;其二为地渠(涵洞)不能通水;其三为渠身远供水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他与水利都司王应龙到现场勘察,发现在汉延渠口 之上有一条名曰“贺兰渠”的小渠,渠口低,渠身小,灌溉不利,形同废渠。王决定改造贺兰渠,以助汉、唐大渠水力之不足。遂在原渠口之上三四里的宁朔县唐坝堡所属刚家嘴地方开新口,直引黄河水至马家庄地方,并入贺兰渠,水行三四里至陈俊堡与汉坝堡交界地处,即弃贺兰渠,向西于汉、唐两渠间,择高地另开新渠道,新渠道行至宋澄堡再汇入唐徕渠。新渠定名为“大清渠”,全长约 75里,使宁朔县陈俊、蒋鼎、汉坝、林皋、瞿靖、邵岗、玉泉、李俊、宋澄等 9 堡,计 1000余顷荒地俱成沃壤。唐徕渠既省了原输供 9 堡的水量,又接受了大清渠尾水的注入,水力大增,加之增筑迎水堤一道,唐徕渠的以上三弊基本根除。1714 年,又开清塞渠,长 67 里,受唐徕渠水,灌平罗县田 1800 余亩。王全臣在任间,又建造汉延渠魏信、王澄涵洞两处,并对各支渠渠道普遍进行疏通,还改革春工用人办法,为宁夏的水利事业做了许多益事。(《宁夏府志》《乾隆一统志》有载)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