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服务>水利科普>江河纵览

宁夏引黄古灌区简介—共同了解古灌区的前世今生

2017-06-01 11:19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宁夏引黄古灌区简介—共同了解古灌区的前世今生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即可订阅


 

宁夏引黄古灌区简介

   黄河自黑山峡小观音入宁夏境,过青铜峡,至石嘴山三道坎出境,流长397公里,其间冲淤形成宁夏平原。青铜峡以上为卫宁平原,青铜峡以下为银川平原,具有引黄河水灌溉的优越条件,习称宁夏引黄灌区,也称前套或西套。

灌区南北长320公里,东西最宽40公里,面积6600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在1090至1230米之间。灌区引黄河水灌溉始于秦汉,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灌区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塞北江南”美誉。

 

 

   随着朝代的兴衰更替,灌区的发展盛进衰退,由小变大。历代都有增开新渠的记载,据《史记》、《汉书》等史书记载,秦代蒙恬开疆、军民屯垦,汉代已有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等古渠的雏形。南北朝有艾山渠和薄骨律渠。唐代有御史、尚书、特进等渠。北宋时西夏有昊王、李王渠。元代有蜘蛛渠。明代有羚羊、柳青、新生等渠。清代有大清、惠农、昌润、天水等渠。民国有湛恩、云亭、扶农等渠。随着历史的演变,现存古渠大都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短到长、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有的冲毁淤废、有的重修合并后更换了名称、有的至今仍在使用。

 

 

汉代引黄灌区渠道示意图


唐代引黄灌区渠道示意图

 

西夏引黄灌区渠道示意图

 

元代引黄灌区渠道示意图

 

明代引黄灌区渠道示意图

 

清代引黄灌区渠道示意图

   治水人物郭璜、刁雍、郭守敬、汪文辉、张九德、通智、钮廷彩等彪炳史册。汉代的激河浚渠、北魏的灌溉制度、西夏的卷埽技术、元代的控水闸堰、明代的石闸水则、清代的封表轮灌、渠底准石、插杠挡闸等技术沿用至今。历代文人墨客创作了200余首诗赋、30余篇碑记等都是古灌区历史发展的见证。

 

 

宁夏引黄灌区渠道示意图

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灌区直接从黄河引水的大小干渠共39条,总长1350公里,灌地192万亩。

新中国成立后,改造旧渠,开发新渠,灌区规模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分别对旧渠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裁并扶农、太平、昌滂等旧渠,新开第一、二农场渠,跃进渠、西干渠、东干渠等干支渠。80年代至90年代重点对渠道进行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90年后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砌护渠道、改造建筑物、建设信息化,灌排系统日益完善,供水保证率大幅提高。目前灌区共有干渠17条,长1292公里,控制灌溉面积543万亩。

 

图文来源:宁夏水利博物馆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