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利服务>水利科普>江河纵览

漳河卫河南运河

2013-04-21 00:00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漳卫南运河是海河南系的一条主要排洪入海河道,其下游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位于晋 、冀、鲁、豫接壤地区,源出太行山,由西南向东北延伸,流经4个省11个地区70个县(市) 。干流长923.6公里,流域面积达37 000平方公里,河系上游为山区,中下游为平原。
       漳卫南运河由漳河、卫河、卫运河、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组成。卫河、卫运河、南运河古统称 卫河,因源出古卫国(今河南辉县、汲县、淇县一带)而得名。主要支流有峪河、沧河、淇河 、汤河、安阳河等。隋代扩挖卫河成永济渠,其线路与今卫河略同,于天津入渤海。
       漳河下游古代曾汇入黄河,于天津附近入海,漳黄汇流后称衡漳。衡者横也,意即迁徙无常 ,不可制约。漳河同黄河一样,水也很浑浊,同样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新中国成立后,经多次疏浚、复堤,才得以成为减河。1971年再次扩大治理,从四女寺起新辟一条岔河,至河北省吴桥县大王铺始重归减河,使河道行洪能力提高到3500立方米每秒,承担下泄洪水的主要任务,河道也更名为漳卫新河。
       漳河有清漳、浊漳二源。清漳又有东西二源:东源发源于山西省昔阳县漳槽村附近,西源 发 源于山西省和顺县八赋岭。二源于左权县泽城附近合流。到河北省涉县合漳镇与浊漳河汇合 。浊漳河源出榆社县两河口村,据1923~1961年统计,漳河年均输沙量为2 260万吨,在海河流域中占第二位,仅次于永定河。卫河源出河南省辉县苏门山百泉。卫运河、南运河段为平原河道,为半地上河,主河槽除漳河外,多为窄深型,特别是卫运河,河槽深达 7~10米,居海河各河系之首。
       漳卫南运河流域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分明。流域内, 多年平均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6~9月降雨占全年的70%以上,一般是春旱夏涝秋冬又旱。由于太平洋湿暖气流受太行山脉阻挡,山前常是暴雨中心, 加之地形陡峻,极易形成大洪水。1956年8月4日漳河观台站洪峰达9 200立方米每秒,1963 年8 月8日卫河支流淇河新村站洪峰达5 590立方米每秒。下游平原河段泄水不畅,洪水位高且持续时间长。1963年卫运河临清站流量超过1 000立方米每秒的时间长达30天。漳卫南运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临清站)为31.6亿立方米,最大可达103亿立方米,年际变化很大。新中国成立50 年来 ,曾多次发生较大洪水。可是从1965年之后,除少数年份外,年内都曾断流,断流平均长达几十天。
        漳卫南运河水利建设历史悠久。2300多年前,西门豹发民凿十二渠“引水溉邺”,使邺的盐碱地成为膏腴,提高产量几倍。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引水灌溉工程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在漳河上游兴建了岳城、关 河、后湾、漳泽等大中小型水库,卫河上游也兴建各类水库;治理了卫 河、卫运河以及四女寺减河(漳卫新河)等,修建了四女寺枢纽,使整个河系排洪入海能力增加十几倍。为了蓄水灌溉,还在卫运河、漳卫新河上修建了8座拦河闸,约可蓄水1亿立方米,从1973~1983年,已向两岸提供水量25亿立方米。沿河建排灌涵闸300余座,扬水站1 000余处,但由于缺水,未能全部发挥作用。漳河上的岳城水库自1962年起通过河北省民有渠与河南省漳南渠为300 万亩耕地提供了宝贵的灌溉用水。国家还多次通过卫河、卫运河、南运河向天津送去黄河水,缓解天津缺水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卫河从新乡至天津每年可通航7个多月,后因缺水,已全线停航。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